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> 生态 >  
焦点要闻:“立夏行冬令,寡妇也发愁”,立夏开启夏天,今夏雨水多不多呢
来源: 三农科普      时间:2023-05-02 13:05:40

文|三农科普

“纷纷红紫已成尘,布谷声中夏令新。” 今年5月6日凌晨2点18分34秒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节气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立夏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,是夏天的开始。

在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记载:“夏,假也,物至此时皆假大也。”这里面说的“假”是“大”的意思,是说春天的植物到这时已经长大了。

立夏可是一个伟大的节气,早在战国末期就已经确立了,人们把它看作是夏天的开始。

实际上,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没有迎来真正的夏天。

古人把一个节气分为15天,每5天为一候,用来更准确的描述节气的气候特征。当古人听到蝼蝈在田间里的鸣叫,看到蚯蚓在掘土,看到王瓜的蔓藤开始攀爬的时候就知道夏天来了。

按现在气象学上的说法,连续5天的日均气温达到22℃以上就是夏天了。

实际上,到了立夏达到这个温度的地区并不多,只有南方地区能够达到,全国大部分地区温度只有18-20℃,尤其是东北地区还时常有冷风和降温天气,影响春玉米的播种和出苗。

立夏之后,华北和西北地区温度上升加快,但是,降水仍然短缺,土壤和大气一样干燥,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。因此,这些地方的农人把灌溉防旱仍作为最重要的工作。

当然,这个时候也要预防突遇低温天气,一场低温会导致作物发生冻害,大棚和地膜破损,带来减产,甚至绝产。尤其是甘肃等地区,即便快到夏天了,也会有降温。

南方和华北、西北不同,将进入雨季,大雨、大暴雨的频率将增加。

随着降雨量和阴雨天气的增多,田间高温高湿,易引发作物多种病害。比如,像小麦赤霉病、棉花的炭疽病等。

因此,有经验的农人会采取“增温降湿”的措施,并配合药剂来减少病害的发生。避免,由于病害造成的作物生长异常和减产。

立夏节气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四月节令,但是,今年有点不一般,因为有闰二月的缘故,在农历三月里就交节了。老人说,今年是“立夏行冬令,寡妇也发愁”,怎么理解呢?

《礼记》中说:“孟夏行秋令,则苦雨数来,五谷不滋,四鄙入保。行冬令,则草木蚤枯,后乃大水,败其城郭。行春令,则蝗虫为灾,暴风来格,秀草不实”。

我国本是一个农业大国,自古重农轻商。古人将政务的智慧和天时结合在一起,认为一个季节必然有其所对应的政策用以实行,否则会导致农业生产紊乱,社会不稳定。

“夏行冬令”,的意思是说,到了夏天,气候还像冬天的一样,还要按照冬天的政令来指导农事。当然,这个说法有点夸张,意思是表明,到了孟夏了,温度还不高,不利于作物播种移栽。

年景不好,平常人家都愁,何况失去顶梁柱的寡妇人家。因此,有了“立夏行冬令,寡妇也发愁”的说法。

那么今年夏天雨水多不多呢?

按老传统的算法,2023年是“一龙治水”、“十牛耕田”,汛期降雨可能会多一些,部分地区可能会出现洪涝灾害。

当然,这是老传统的说法了,随着气候变化和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,农谚已经不是那么准确了。但是,农谚毕竟是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结晶,对于农业生产必然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。

从预报上来看,进入五月份,从1-4日开始西北中部、东部以及华北大部、内蒙古、新疆北部、华东、华南部分地区有大雨天气过程。并且, 5月10-12日开始上述地区还会大雨。

另外,从5月14-16日开始,华中、华东、华南部分地区还将有中到大雨天气。

降雨虽然能够缓解部分地区干旱的情况,但是,从上面来看,整个5月份大部分时间都处于阴雨天气中,对作物生长不利。毕竟,作物不仅需要充足水份还需要温度和光照。

立夏将至,您那天气怎么样?我们这温度低还刮大风,希望能很快过去!期待您的分享,感谢阅读。

标签:

X 关闭

class="ad_desc">广告

X 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