荆轲刺秦与其说是一种刺杀行动,在我看来,倒不如说是宣扬一种精神。在今天的人们看来,刺客的身份显然是不可以理解的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然而在冷兵器时代,刺客曾经是时代的巅峰。这是因为刺客一旦能够得逞,将会改写秦国的走向,甚至改写战国时期的格局。
战国时期的刺客,显而易见是一种职业,本质上是剑客的一个分支。在冷兵器时代,剑客不仅是一种自保,更是他们那个时代的风尚。
这就带来一个问题,作为燕国的职业杀手,荆轲为什么没有实现自己的使命。
临上阵却被秦王嬴政反杀,居然白白挨了八剑,这样的画面非常悲催。
战国末期,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,已经开始在六国中崛起,横扫六国已经是秦嬴政既定方针。
秦国之前并不属于诸侯国,仅仅是卫戍西周西部边陲的一个嬴姓部族。后来因为护送周平王有功,才被加封为诸侯国。
也正是因为与此,燕赵各国本质上是排斥秦国的存在,这也就是为什么其他六国能够联合对峙秦国的历史原因。
从民族的习性上来说,秦人原本就不是华夏的一员,与戎人混杂在一起,多少有点混血的意思,这也是燕赵等国鄙夷秦国的历史朔愿。
然而鄙夷归鄙夷,秦国的客观存在就摆在那里。尤其是在秦孝公时期,大胆任用商鞅变法,秦国的综合实力大为增强。
面对秦国的崛起,叫燕赵等国大为忌惮,于是联合应对秦国的统一阵线这个话题,因为历史和现实的交织,不用纠结就自然形成。
尽管燕赵齐等诸侯国对于来自秦国的压力同仇敌忾,然而秦国的选择只有一个,这就是灭掉六国实现大一统。
此时的秦始皇正值当打之年,二十五六岁的成功人士。从历史上来看,秦国的统一方略可以概括为远交近攻,而这一点在实践中屡试不爽。
而事实上,先弱后强先近后远始终是李斯极力推荐给秦始皇的,彼时的赵国与韩国可谓是唇齿相依,灭掉赵国,韩国自然就成为囊中之物。
因此上,当时秦国的基本军事策略就是,稳住楚魏,拉住燕齐,灭掉韩赵,各个击破,这十六字方略无疑成为秦国的基本国策。
而事实上,在六国之中韩国虽说最为弱小,然而它处于秦国打通东西要道的十字路口,换句话说,韩国不归顺,统一就很难往下进行。
就是因为韩国西边的邻居非常强盛,在秦国的不断蚕食之下,韩国的领土被极度压缩,最后不得不俯首称臣,沦为秦国的附属地。
收复韩国之后,因为有了韩国原先的战略位置,秦国加快了吞并赵国的历史进程,燕赵齐魏等国感到危机四伏,于是便开始出昏招,这就是刺杀秦始皇。
其实这个方略在彼时并没有错,常言说擒贼先擒王。尤其是在冷兵器时代,消灭秦始皇的肉体,其影响意义不可小觑。
但是站在历史的角度来说,即便是没有秦始皇,秦国的大一统的进程也不会止步。于是一个历史人物开始登场,这位就是燕国著名的剑客荆轲。
说到荆轲就不能不提燕国的太子丹,这位曾经作为人质,在秦国度过了一段屈辱的日子,因此上对秦始皇极为仇视,有点家国情仇的意境。
话说这荆轲虽为剑客但也不是草莽乡野之人,一听太子丹如此灌输心灵鸡汤,还是很有理智加以分析当时的状况。
他认为没有秦始皇想要的东西,自己很难接近,也更谈不上刺杀秦始皇,必须有秦国期盼的硬件才能引来秦始皇的关注。
至于说太子丹拿出来的燕国城池图献给秦国,在荆轲看来仅仅是给秦国画饼,不会得到秦始皇的认可。
也算是说者无心,只见身边守卫燕国边疆的大将樊於期大声喝道,莫不如用我的人头来吸引秦始皇。
太子丹他们还没有醒过劲,只见樊於期手起刀落,居然很利索地割下自己的头颅躺在地上。
一看这架势,太子丹很是悲痛,赶紧打发荆轲带着城防地图和樊於期的头颅前往秦国。
秦始皇一听到燕国的特使来献城池,连忙接见荆轲,也算是荆轲没有做过刺客,在抽出卷在地图的匕首的时候被嬴政察觉,事情败露。
在与秦始皇博弈的过程中,荆轲的匕首显然与秦始皇的长剑不在一个量级,结果反而被秦始皇刺中八剑不幸被俘。
尽管荆轲刺秦后来成为一种遗憾,然而叫人没想到的是,荆轲的这一英勇行为却创造出一个典故成语,这就是图穷匕见。
上一篇:江南华南等地部分地区将有大到暴雨 京津冀等地有高温天气
下一篇:最后一页
【理想汽车北京顺义工厂最早7月投产?官方回应:确实在积极准备中】近
1、《闯关东中篇》是由侯咏执导,王茜华、苗圃、董璇、濮存昕、刘佩琦
49岁“冻龄”奶奶抱8个月孙子给小儿子送考:身穿旗袍引瞩目
原油,71多单给到72 50目标位置,行情还是和预期的一致,周一高开之后
重庆市2023年高考语文科目考试结束,今年的作文题目依然是一篇材料作文